“我的设备虽然不如国际一线品牌,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一些小问题解决在源头。”当记者问到为何会选择广州海泰的设备时,广东华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雄向笔者介绍了一组数据。吴志雄介绍,在过去一年中,海泰的销售额从7500万元增长到了2.8亿元,“产品品类不断丰富”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为响应广东省“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及降本增效的要求,近年来海泰积极引入先进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进行技改提升和改进,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利润和产能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突破,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1降本增效:用精益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

如今,“广州海泰”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随着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广东制造业的必然趋势。“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方针为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提升,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吴志雄告诉笔者:“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我们能够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技改项目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和产能增长。

2降本增效:新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利好

“去年我们把全部业务都放在华南,把资金投入到了生产研发和品质提升上,并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加大投入发展新的业务类别与新的产品,将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流程自动化。”吴志雄说。除了技术创新和设备的升级改造外,海泰也在降本增效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通过新工艺的应用,使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并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此外,通过在设备上配置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器人代替人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高;在提高自动化方面,引进更多的国际一线品牌设备等手段也为企业降本增效带来利好,比如2018年8月广州海泰就开始使用高速、高精度自动贴合机进行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工艺革新,使得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50%左右。在生产方面,去年海泰整线员工减少了近10%;每年可以节约原材料成本1500万元;同时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吴志雄表示:“目前我们拥有6台全自动热封机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明年我们还将新增5台生产线。”

3提升生产质量:产品质量越来越稳定

据介绍,为了让产品在出厂时有更加稳定的品质、更高的性价比,近年来广州海泰在车间内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以减少人工成本投入和降低生产质量成本。“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改进,我现在的产品质量是越来越稳定了。”吴志雄说。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公司通过改善设备和工艺以提高产能和效率为目的对公司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善项目研究,最终完成了多项技术革新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比如,2015年海泰通过自主研发解决了一批设备易损耗部件易老化、影响稳定性的难题以及降低加工损耗等问题,从而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这是一个小进步,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吧?”吴志雄笑着说。据介绍,海泰这两年在内部管理上也不断地进行改善与创新,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产品检测体系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人工等投入等,这也使企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2017年,海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今年1~11月完成销售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5%;今年1~10月实现营业收入2250万元;今年1~11月累计实现利润8239.2万元。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已达4100万元。

4生产创新——成本降低15%以上

海泰的生产车间内,笔者看到,不少设备都是由一线工人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后投入使用,而且效率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吴志雄介绍说,以其公司现有设备为例,目前设备最大的优点就是操作简单和易上手,且不需要人为进行调节。如果工人将一些不是特别熟练的工人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可以上岗了,这种情况在机器上就不存在,工人完全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前会做错事我都不知道会做错什么,现在是一点改过来就好了。”此外,海泰的生产车间还采用了激光打标技术进行产品包装的研发生产,相比人工打标而言更加高效与精准。该技术可以根据客户提供产品类别定制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产品精度和定制化的包装需求,通过智能化生产使生产线更加自动化和标准化。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完成技术改造了30多条生产线和50多台精密注塑机和自动贴标机。从工艺上而言,海泰是第一家使用“机械手”来实现高速自动化生产的企业;从创新上来说也是一种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海泰先后推出了“全自动焊接”、“全自动印刷”、“无人化包装”和“多层陶瓷包装机”等一系列先进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改进项目,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生产效率。“从目前的投产情况来看,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约占总收入15%以上。”吴志雄表示。

5降本增效,海泰有妙招

“通过技改提升和改进,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包装、配送等环节都能做到标准化,从而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吴志雄介绍到,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而且还让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实现“机器换人”。吴志雄表示:“我们的生产线是按订单生产的全自动生产线!”这是公司在生产过程里总结出的一套“降本增效”方法。据介绍,为了能让工人更多地参与到生产线的运转中去,企业也成立了班组,形成一个个小团队共同完成工作、共同进步的过程;而小团队将会发挥最大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大显身手”,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公司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目前海泰已经拥有三个国家级、四个省级研发中心(电子工业大学珠海学院培训基地)和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广州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广东顺泰集团、东莞市大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广州中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技术改造和自动化改造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高产能及产品质量附加值;同时降低人工成本、节约设备维护费和材料费支出以及降低产品成品率达30%以上。

6改善管理,创造效益

广州海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公司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突破,推动企业生产流程优化,不断提高效率效益。据介绍,企业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降本增效的措施,为生产提供支持。例如对标先进企业的改善,就是为降本增效提供有效的途径,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内部管理等方法,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例,在新投入生产的两年多时间内,广州海泰累计投入约1000万元进行工艺革新和设备升级,其中大部分都是以降低人工成本为目的。吴志雄表示:“以我们为例,以前我们要投入三四十万资金购置新设备之后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但在投入运行之后,仅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省开支五六万元,这对于一个小型企业来说的确很难。”

7降本目标管理实现了“三保”——设备利用率、人员工资及折旧率降低,人均产值增长,同时实现提质增效。

笔者了解到,广州海泰在过去一年中实现了“三保”——设备利用率、人员工资及折旧率降低,人均产值增长,同时实现提质增效。2018年海泰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1.7%;利润总额达647万元。今年上半年该企业仍处于持续扩张阶段。据了解,2017年广州市新增产值中纺织服装行业占到30%。预计全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从去年的1.2亿上升到了今年的2.8亿左右,同比增长达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