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讯,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调查结果显示,“工资和其他人力成本”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超过“就业收入”的50%。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总体上摆脱了“吃饱穿暖”到“衣食无忧”之间漫长的、不均衡的消费结构。2010年,我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49.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而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是,工资、福利等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而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是,传统行业增长乏力;而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焦点一:工资占比高
【数据】我国居民总消费支出中,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2%。其中,“工资和其他人力成本”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1.7%提高到49.4%。【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在目前“三驾马车”中,消费支出仅占3.4%,但这不代表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消费占 GDP比值已经上升到5%~6%左右,“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也说明我国经济正在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而且未来一定会有一个较高价位”。
焦点二:经济转型升级新问题
“由于服务业和金融业仍然是拉动 GDP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对服务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劳动工资收入占 GDP比重快速上升、金融和信息服务业增速放缓、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认为。刘元春认为,过去10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但其核心内容不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并不意味着就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状态。”他分析认为:“‘十二五’时期,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把投资作为重要支撑和关键抓手。”此外,转型升级的阶段也有新问题出现:传统行业增长乏力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焦点三:传统行业增长乏力
【数据】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人数146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0万人。而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全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2.8%,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王乃彦说,“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当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他认为,传统行业发展疲弱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应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积极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新业态、新产品发展;另外也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兴产业、调整和改造传统产业等;同时还应加大对创新活动和人才培训的投入。
焦点四: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国家统计局:去年我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49.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比去年城镇调查失业率4.6%的水平低2.6个百分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据有关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仍有6900多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2010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数据表明了我国在就业结构上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矛盾。
焦点五:收入分配格局变化
【解读】毛寿龙表示,目前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经达到2.4亿人左右。未来十年间,这一群体还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3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达到4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40%,并将继续保持这一比重上涨的趋势。【解读】毛寿龙表示,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出现了一些结构性调整,这也将影响到工资、薪酬、福利等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以及居民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也将会影响中国经济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毛寿龙指出,目前我国整体收入分配格局比较集中,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以资本为代表的一线从业人员收入占比较高、而低技能人员收入占比较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而东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小、而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