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的比例,是企业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人力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增加人力资本,提高企业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15号)第2条第(三)项“经济活动”中人力成本占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规定:企业应将人力支出列入财务费用项目。该定义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类生产性业务和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员工工资、福利等费用支出,以及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由专人实际管理并按规定记入“其他资产”栏目里进行核算等。如果按该定义计算,人力占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是偏高的。

一、人力成本占成本的定义

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人工费用。人力成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奖金、津贴应与工资、奖金一并列示。企业进行员工薪酬成本核算时应将员工的工资支出计入员工薪酬费用,一般为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法定保险等。对员工承担相关社会保险以及福利、住房补贴的企业,应将其纳入工资总额统计。人力占成本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费用支出多少与成本占比过高矛盾最直接有效地方法之一。

二、算出的人力成本占比

这一步骤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费用项目进行分析。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某公司是一个国有独资企业,资产总额600万元,负债总额1000万元,所有者权益2000万元。该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将生产制造类、管理服务类、研发设计类等各经营类项目中发生的人工支出计算成“人力支出”,将其它各项经营类项目也纳入其中,总费用为3600万元。其中:A类财务费用=500万元; B类财务费用=100万元; D类财务费用=100万元。

三、影响单位成本计算的因素

影响单位成本计算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投入产出比:当某项生产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费用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时,就应将投入产出比作为单位成本计算的主要依据。(2)人力要素成本及其分配比例:对于同一项生产活动中,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所需人力比例以及各类人员所承担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费用支出就会有所差别。在确定单位成本计算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单位成本计算的影响。但是由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性,为了使单位成本计算更加精确,必须根据产品制造与生产过程中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所承担生产作用和劳动强度来确定适宜地取平均劳效标准。这一原则要求生产企业将劳动要素成本作为生产过程中所需人力比例进行确定并考虑其分配比例;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