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成本是指企业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全部费用。企业提供的总成本应当与具体业务活动发生的费用相联系。通常把销售成本、管理及其它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统称为总成本,同时又可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各项资产损益等一系列单独核算项目构成的生产成本称为子单元产品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各单位所需要消耗资源与支出要素的总和称为总成本,其中包括财务费用(包括财务提供资金)、管理及其他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等。上述内容不属于生产成本,所以只需将各单位所消耗资源按照其在企业中所占比例折算成相应的生产总成本即可。
一、财务成本
例如,某企业有资金需求,但银行又不给企业提供资金,因此不得不向财务公司借款,但由于利率较高,又不能通过银行正常使用,于是企业就利用这一借款形式来筹措资金来满足自己在生产中的资金需求。另外,企业向银行借款也是一种融资手段。这就是企业为了向银行借款而发生的交易手续费和利息等支出。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费用组成。其中销售费用一般占总成本的25%~30%左右;管理及其他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利息一般占收入总额的10%~30%。对于这部分成本通常不在总成本中反映;而企业向银行借款是一种高利率贷款融资活动。
二、人力成本(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或维持劳动力而进行的各种劳动、教育以及为其服务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如是指单位职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在劳动时间内应负担的费用(包括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及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等各项社会保险金。此外,企业为了满足经营管理部门(包括领导干部)使用员工的需要而发生的开支,如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用等。也包括企业工资和福利支出等。单位与个人发生劳务关系所产生的费用与职工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发生的经济利益转移行为之间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和所支付给个人以及单位职工收取或者代为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有关支出。如:由企业按一定比例支付给个人、工头企业和其他单位以及与其有劳务关系工人等单位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等。
三、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逐渐增加资本的一种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平均摊销,方法一般分为直线法折旧和年折旧。直线法折旧,即按规定折旧至完工;折旧时点法折旧,即一年内一次摊销到本期或分期摊销。采用直线法摊销时应注意: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或其使用寿命缩短时,可以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各种意外情况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不能按期进行折旧时,则要相应调整残值予以摊销。同时根据规定要计提折旧并在有关报表中反映,折旧法是与资产经济寿命相关的经济方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按其在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年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长期工程,因而每年都要进行折旧,故在每年进行折旧时应当进行比较和调整。
四、总成本的计算公式
总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其他费用(即财务提供资金)+固定资产折旧。总成本应包括以下内容:(1)一般销售成本,包括管理及其它生产活动消耗的资源与支出要素,通常按以下公式计算:总成本=(当期销售收入-资产折旧-管理费用-财务提供资金)×100%,也就是总成本=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资产折旧-营业成本-管理及其他费用-财务成本-税金+财务费用(管理及其他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研发支出-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税金摊销前利润=-销售成本-营业外净额)+其他-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税金及附加合计-其他费用-所得税(亏损)-其他(销售收入-其他)-税金及附加-(税金)-财务费用-销售/客户服务费-管理及其他费用-财务提供资金(金融服务)-其他-销售(或服务)-管理及其他-销售费用-其他-销售成本-资产-利息费用。因此总成本可以简单计算为:存货总支出=(销售成本-财务费用)-管理及其他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支出-财务开支其中财务资金直接形成销售商品支出、管理活动形成研发开支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等项目,是属于不需要资本化即不产生利润或投资收益情况下才需要计入资产折旧,以及其他可以资本结转损益项目而增加利润后直接影响股东权益部分。下面就两种情况进行说明:第一次进行核算时总成本=营业收入÷(1+财务提供资金)×100%;第二次核算时总成本=(财务提供资金-固定资产折旧)×2+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财务支持成本>研发经费—资产摊销对于上述两种计算公式应如何应用?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资产与负债合计总额=(销售费用+管理及其他费用-财务支出) X+总成本*研发支出/营业收入(不包括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