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人力成本在其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一般企业,人力成本占营业收入的5%~10%。有的企业甚至达到20%左右。对企业来说,人力成本就是资金、销售、采购、营销费用等多种资金占用和资本消耗的总和,而其中大部分还属于无形资产。当被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或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提供劳务服务及相关费用时,对其支出所占份额不作计算。

1、工资总额计算

一般来讲,工资总额的计算方法如下: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工资总额一般是按年为单位确定,每年1月1日开始计算。采用月发放,也可以采用季度、半年度内发放。计算公式为:工资总额=(1-当月工资总额)×12-6=(上月平均+本月平均)/本月。如当月职工收入为10000元,则该企业的月租金为10000元。

2、工资结构

工资结构指员工福利、津贴补贴等在一定的工资结构下确定的。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定时间内的工作经验、业绩、资历、业绩以及其他因素来决定工资比例。一般在20%~30%左右。工资结构可分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福利待遇、加班费等四大类。这四类工资基本上都是按照劳动者当时所获得的平均工资为标准进行计算(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社会保险个人部分)。这里要注意,由于企业支付给员工报酬的方式有多种,因此在计算收入时必须扣除这些费用才能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和实际费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薪酬改革要考虑到未来经营战略因素的原因。在计算工资结构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要考虑到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员工所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员工福利。

3、生产成本核算与结转

生产成本是企业直接用于销售和劳务服务的直接费用,如产品购入成本、在产品使用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相关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各项费用应分别计入相应项目,并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当出现生产成本时作相应调整。对产品销售或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应分别在其购入或生产、计提上冲减应分摊计入当期损益或递延摊销的费用并计提相应的费用。如产品销售或服务支出与其所发生的成本中相关的部分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时,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应地转入当期损益。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计入当期损益相抵后余额结转损益。

4、工资差额

工资差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支付给职工的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各种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加班费等。企业支付给职工的福利费应按规定从工资中扣除。职工福利费范畴。职工福利费可以从管理费用中扣除。按照企业有关规定计算发放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也要计入收入范围中。这一部分也可计入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是国家或当地政府对在提供福利性住房或安排疗养时向职工支付的与福利有关的各项费用。职工在企业福利费中扣除,其中包括法定福利费、社会保险费等。计入企业成本费用时,必须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5以及税前利润的计算

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之比乘以相应比率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交税金=(净利润-所得税前利润)×100%×所得税率=1×(1+3)-1×(1-25%)=-30万元。

6、费用支出项目及计算标准。

(1)工资薪金支出:包括人工工资和奖金,其计算标准是根据国家有关的企业薪酬规定确定的。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企业不同的规模和条件,应根据《工资薪金制度》的规定确定不同阶段的工资水平、比例和支付时间。例如,一般情况下,对于小企业应按年(月)计发工资,在计算了相应比例后确定每个岗位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后进行核定。(2)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各种基本补助和奖金、补贴等;企业发放的各种福利费、工会经费等。(3)职工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失业保险金。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或职工依法要求交纳的社会保险费。按国家规定确定;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自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