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保险等。因此,为了控制企业的用工成本,必须将各类人员的劳动报酬做准确的计算。不同情况下用不同方法分别计算。一是在工资方面根据国家规定:工资总额是劳动者在一个单位工作期间(不包括试用期)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性收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和各种形式的福利;二是根据劳动条件和工作条件按照劳动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高低以及劳动强度大小等进行分类计价;三是按照《劳动法》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同时考虑了各种生产条件下劳动者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等级计算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年限所需最低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因素。另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费用,如购买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1.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劳动者报酬。
从企业角度,应按照《劳动法》要求为劳动者支付报酬。如:公司要求员工加班要有相关的奖励或惩罚措施,如:提供住宿一晚等。通过对各类劳动的计算,并将这些计算后得到的结果与各公司年度营业收入做比较,就可以知道一个月需要多少员工进行劳动所需投入的成本。
2.根据劳动条件和工作条件按照劳动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高低以及劳动强度大小进行分类计价。
根据劳动条件,可将工种划分为:生产工、雕刻工或打字工、电工、机修工,工种有:钳工(一般指操作机床)、焊工、机修工或维修工、电工共14个工种,采用单价工时和工作时间计算计酬。工作条件按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所承担的工作量分设7个级别,并按照职业技能水平划分为:初级工、技师、特级工(简称技师、高级技师)。其中中级工每月工资2500元、初级工每月工资2000元、中级工每月工资3000元,高级工每月工资3000元。通过分类计价可使企业管理更加细致,有利于生产操作管理。
3.按照劳动法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按劳动法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是指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和津贴和补贴。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发放工资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而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津贴和补贴是指企业发放给劳动者的福利和补助。例如:按最低工资标准给劳动者支付工资。津贴和补贴属于劳动者可以享受的福利,其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根据劳动法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如:劳动者实际工作天数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其中:试用期应视为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期间;非试用期应视为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期间;连续工作超过12个月不满1年的试用期及计薪日不满1个月的非全日制用工应视为不定时用工(试用期可分为工资时期和非税时期);实行计件工资形式的生产和经营单位按实际工作时间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由于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五种福利”(工资、社会保险、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假和丧假),因此国家规定上述福利费用均由企业负担。
5.根据劳动环境以及劳动条件等因素分别计算不同工种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年限所需最低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如最低工作年限及最低保护工作、劳动条件等因素,为方便计算,按等级标准和不同劳型计算相应工种的工资待遇,例如有的劳动者,根据年龄分为初级工1级、中级工2级、高级工4级、技师10级等。
根据劳动卫生条件等因素将这些人员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其中,低等级以从事夜班职工的劳动强度最大,每小时不超过6小时,其他的劳动强度较小。中等等级为从事露天作业工人,每人每天必须穿带颜色的工作服在烈日下工作6个小时以上也不能超过12个小时;高级工班成员每天一般应穿着黑色工作服在36℃的环境中连续作业6 h以上才能休息1 h;技师班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个小时,每天不能超过24个小时;高级技工班底一般每周都要休息两天。在规定条件下:①在车间作业时应进行定时体检和职业卫生检查,劳动者也要经常进行全身检查;②应进行定期健康检测。其中,对劳动时间、工作环境及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的检查,应由车间主任进行;③对不符合要求的劳动条件、环境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单位和个人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时,可根据企业效益因素和个人需求情况酌情处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辞退不符合法律规定或用人单位管理需要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