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国内已经有20个机器人团队,在香港、上海和杭州都有布局。”7月10日,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主席王春林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介绍了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和行业发展现状,并透露目前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合作洽谈中。与一般机器人不同的是,在国际行业巨头进入中国之后,国内企业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探索。这也使得国内在机器人行业里出现了“小众”的局面,不过随着技术成熟及资本开支不断增加,小众行业已成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各国尤其是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关注。我国虽然制造业已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产能比例、推进自动化改造升级等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有效解决。其中最关键就是如何降低人力成本问题。
1.机器人行业“小众”
据了解,目前中国在机器人行业内涌现出的企业都是些中小型的公司。据机器人协会统计,目前国内创业公司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包括一些国外机器人巨头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均进行过投资和并购。这让国内的机器人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高端到低端都有。但是其中有些企业却“小众”,如深圳佳士德公司(SIGMA),它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该公司从2014年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技术,并在2015年开始进军机器人行业,并与宝沃等国内车企达成合作。目前在这一领域已占据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公司 CEO王春林透露:“我们每年在德国和日本买10多台机器人来生产汽车。”比如宝胜电子便是国内率先布局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据了解,目前他们已投资了50多家公司进行机器人技术开发、制造及销售业务相关事项;投资了两个亿左右人民币并对三个项目开展了投资和研发生产工作。此外,还有一家叫做北京博尔德光机(深圳)有限公司也开始做这个项目。
2.行业发展现状
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国内企业以三棵树、安川电机、北重等为代表,主要在汽车制造业等领域应用;而外资企业则在中国有很多布局,如 ABB、发那科、安川、 ABB等。“国外对于工业机器人比较重视它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从三个维度去进行布局。”王春林说。首先是应用领域方面:对于传统制造领域来说,工业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产能以及安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中国制造业对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化。但是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成本高等问题而智能化改造对于用工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有较大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科技手段去实现,并且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将这些自动化设备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用,从而提高效率。”王春林说。
3.资金及人才涌入
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5亿元,同比增长54.5%。随着资本市场对小众行业关注度越来越高,包括创业型企业在内的小众市场正逐渐成为资本的青睐对象。王春林认为,“这个行业有两个特点:第一,资金投入大;第二,人才涌入;第三点是人才涌入。”他认为,机器人和传统行业类似,人才在不断流动中,才能让市场变得更好。因此也吸引了大批资本进入该行业,包括资本在内纷纷涌入。此前记者也采访过几家企业表示投资方向会向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展。王春林表示,“我们目前主要把目光放在物流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上。”他认为这两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未来空间巨大;二是这两年企业发展很快;三是对未来有期待。不过要说明的是:投资、创业者不要迷信资本市场上好项目一定能融资成功,只有当企业有足够资金持续投入做强做大后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回报。另外对于小众行业来说也有一些门槛:第一是要能解决就业矛盾问题以及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你发展;第二就是有好的资金支撑;第三是要把钱投下去;第四是在这几个月里积累下了足够多的人才。在做技术开发时主要就是要团队合作和研发,因为机器人也需要大量人力成本;而企业可以把一个团队交给更多资源和技术后、人才加入新体系中来打造我们一个更加美好家庭一样。当然这也需要更好、更强。”王春林表示。
4.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应用机器人的趋势是什么?”在7月10日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来自深圳市机器人发展联盟的嘉宾分享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王春林认为,全球智能制造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产业趋势将向智能化转型。其中,智能化转型是以自动化为基础,在信息化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机器人技术是关键,同时智能制造也需要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此外还有柔性制造等。这都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基于此,作为工业生产主体——机器人行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核心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产品品牌及优化客户体验等方式来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目前,自动化的趋势已经到了3.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