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在我国,对卫生部门来说,组织和管理接种队伍并不容易。目前,全国疾控系统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0多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60多万人、专业技术人员82万余人,基层疫苗医生仅4万左右。这样的工作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我国实行的免疫规划工作是以县、乡为单位进行管理或者依靠乡镇卫生院进行组织实施,而基层卫生院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一是卫生院院长或村医;二是接种员;三是门诊部(或门诊室)主任及其家属;四是接种门诊管理、设备、器材人员等行政辅助工作人员;五是接种医生及其家属。

一、组织接种人员

基层卫生院院长和接种员主要承担辖区内的接种门诊、疫苗库的日常管理、疫苗采购及发放、对接种门诊提供指导及技术支持以及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他们负责辖区内儿童接种,并根据当地疾控中心提供的疫苗使用情况进行疫苗的合理调配、保存;对接种门诊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接种所需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对儿童进行体检;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或提供指导。

二、单位费用开支

1、单位费用:疫苗使用单位按照每个单位200元至300元/人核算单位费用,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为准。2、经费:由于疫苗使用单位需要配备相应的疫苗储存和运输设施,以及疫苗运输车辆、疫苗专用运输设备和器械等,为确保每一次疫苗运输安全顺利进行,必须配置相应的人员设备和器械用于安全生产。因此单位经费开支应该与单位人员经费开支相当。3、人员费用: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以120元/人/年计算,本单位人员支出(包括职工工资、福利、交通等)每月约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约为21万至25万元(平均每个单位成本2100—2600元)。4、人员数量: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以30-40人为单位/年计算。5、交通费用:从交通部门获得相应的补助资金后即由本单位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及福利)。

三、人员工资开支

人员工资开支,按照《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发〔2010〕8号)规定:基层卫生院院长基本工资(含岗位津贴、补助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每月绩效工资比例一般不低于30%)、工作津贴和补贴三部分组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国卫科教发〔2015〕21号)的规定:岗位津贴补贴是国家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特殊津贴;绩效工资是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直接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津贴补贴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从事基层卫生工作或业务水平有一定贡献的人员给予补助。

四、人力成本对效益的影响分析

从效率上看,基层预防接种门诊的卫生人员相对较少,而人员配置也较少、使用费用较高,对于预防接种门诊的效益影响不大。从成本上看,基层预防接种门诊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职接种医生或接种员,而卫生院则必须配备专职接种员。因此,接种门诊主要承担本辖区内城乡居民疫苗的接种任务。同时,由于疫苗生产厂家的增加、人民群众对疫苗知识的了解和能力增强,预防接种门诊也可以提高疫苗储存、运输等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