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求职”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近年来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也成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近日,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彭红兵就表示,要改变这一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增加技能供给:“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其次通过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并提高劳动力质量效益。最后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社会就业创业能力。

1.企业与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省钱”

“很多人认为,企业应更加注重员工的发展机遇。”彭红兵说,如果企业提供的薪酬福利和职位选择符合员工自身需求,员工就会更有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了,而对于个人而言则要多加考虑自己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果企业是根据自身产业规划、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人才战略布局来确定薪酬福利和职位选拨需求,那么员工也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现在社会人才稀缺的现象正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彭红兵认为,要实现劳动者自身职业素养有一个大、持续发展的过程,企业与个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应和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过程。“要让人才能够创造价值、满足企业所需并得到尊重、得到发展机会、得到提升。”彭红兵说。

2.企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应该提高技能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培养技能型人才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帮助员工们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在为员工提供丰富多样、个性化福利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在用人上注意降低员工的薪酬待遇(尤其是技术人员)标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支出。同时要不断提高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的质量,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彭红兵建议,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社会上加大对普通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企业人才培训中心等多种形式和方式提升普通教育中技术性岗位人员的就业能力。

3.要从“粗放式生产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转变

彭红兵表示,从需求侧来看,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企业供给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劳动效率将不断下降;其次,消费升级趋势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增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消费增长放缓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相一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出现倒挂现象(70岁及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占比超一半),因而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投入到创新、创业和服务中来。“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增长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他指出,“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劳动力是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优势地位,不断推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资源建设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重要关注点与工作重点之一。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是化解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重要手段。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险缴纳机制,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增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劳动者的就业保障水平。

5.提高劳动力质量效益,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劳动力质量效益的提高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彭红兵说,通过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效率,实现从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一方面可加大职业教育力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与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劳动者素质与能力提升。在政策上实行失业保险扩围和失业保险金扩面;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实行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激励措施;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