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码洋是多少?”这是目前出版业的一个难题,也是出版人、图书编辑们都比较关心的话题。最近,笔者接到一位编审朋友的来信,说自己在做《21世纪学术文献出版社码洋研究》课题时发现:“21世纪学术文献出版社的图书码洋,包括在全国各大书店中发行的各类图书,其计算方式是:出版图书(包含各种不同类别、各种不同价格的一般教科书)在各大书店内平均售价=书种标价*购书价格*码洋单价或者单本图书重量/书名。而各大书店普遍采用的标准方法也就是以此为基础计算的。”

一、码洋是什么?

所谓码洋,就是指一种图书所销售的版税收入,又称书号版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图书版税按印数所得金额计算”;《图书广告发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图书广告收入要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收入必须扣除发行费用和版税收入。在传统出版行业中,图书一般指教科书、工具书、音像制品等。对于每本图书来说,其价格是由它所能卖出去的书所创造的利润减去销售成本。从销售情况来看,购书价格越低,码洋就越多。而码洋则是图书定价时所包含的各种成本之和。一般来说出版社在出版过程中对每一本书所编制的书目数也是以其图书所含定价为准的,一般书号后面都包含“译本”和“单行本”两个词条。比如:在某出版社发行的《汉语大词典》中以每页四至六行为单位称重,每页为1克,就是1角钱;《史记》中每卷200字为一个单位计算所得码洋:每一册图书(包含各种不同类别、各种不同价格的一般教科书)在各大书店内销售价格=(版税+内容费+码洋单价~所含印刷费)×25%一般单册图书按照每本书50元计算销售额。在图书出版中的价格主要是出版社从批发市场取得的销售底价所对应的码洋值;这部分利润又是由销售商销售该书给作者和顾客或其代理人的各种利益而取得》。所以说:“码洋”是指为出版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产品”即书种;“版税”这三个主要部分在整个出版活动中所占比例大小或占比多少;一般图书定价占其成本(定价)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在市场上的平均售价与最低批发价之间差距。所以,码洋就成了一种特殊价值商品。所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就可以得出码洋是如何形成和确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二、码洋的构成

对于一个专业的出版者来说,一本书的码洋是由书样封面、内页文字、条形码、印刷质量等几个方面组成。我们经常见到印刷质量较好、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印刷精美、装帧精美、品种多等优点。按照一般书价格计算,一般教材的码洋在10元左右;特殊教材的码洋一般在20元左右;工具书则更高,可以达到200元以上。按这样一种计算方法来计算码洋是很容易和准确的,但由于计算方法和行业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不同出版社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在我们的研究中还发现在国内大多数出版社仍然采用这个标准方法计算码洋。我们以学术文献出版社为例展开分析。由于该社为民营出版社、市场运作相对灵活又相对稳定的出版机构,所以采取按书种标价*购书价格*码洋单价或者单本图书重量/书名计算码洋的方式也是比较常见和普遍的。根据不同的图书类型和不同价格而不同的码洋构成比例。目前在学术文献出版社中图书码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书样印数×单页码洋+封面+目录册重约50克码洋×印刷成本+版税5元+版权费2元+印刷成本×人工费

三、人才因素对码洋的影响

图书码洋作为市场上最主要的一种无形资产,也是目前出版业一种常见的现象,图书的码洋是由专业人才决定的。对出版单位而言,人力成本高一直都受到重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所以就需要一些专业人才进入出版行业,从事新闻出版策划、编辑和管理等工作;而那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更有优势,他们熟悉国际国内图书市场需求,能根据图书需要设计策划相应题材、反映读者阅读需求、贴近时代潮流、贴近实际生活等内容和特点。并且有很强策划能力与创新能力。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外出版社编审中,大多数人对教材有浓厚兴趣并了解其价值;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重要时他一般不会影响码洋;而那些很受欢迎或经常能拿到大量资金进入书商则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版人的智力因素影响着码洋。

四、解决措施

那么,针对这一问题,该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呢?对此应引起相关出版单位和出版企业的高度重视和研究。在中国,任何一家出版企业都必须在营销方面树立良好的形象,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进行宣传,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增加发行量及销售量。特别是重点出版社更应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建设和形象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畅销起来。最后在此笔者还建议为各出版社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一是实行“先做读者、后做产品”原则;二是建立科学的定价体系;三是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四是加强选题策划;五是增强营销力度;六是大力开发市场;七是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对于码洋方面则应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来保证产品质量和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