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从国外金融中心到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进入21世纪后,金融业在中国逐渐开始向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随着现代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金融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银行业开始成为中国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金融业对于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日渐增强,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同时,我国金融业也从传统的“二八效应”走向“三六九等”,对金融行业人力成本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一、传统金融机构人力成本投入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人力成本主要集中在工资和奖金上,这些费用支出对机构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影响较大。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在社会融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业务以现金为主要活动形式之一,通过对资金进行再配置和管理来实现其经营目的;同时需要提供短期、长期融资。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信贷风险和公司资产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险业务是最具代表性的业务品种之一。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主要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等。截至2018年底,商业银行共开办各类保险机构267家;个人人身保险业务开办率(包含个人网银)93.9%;个人投资保险业务开办率为99.91%;企业年金保险业务开办并已获批成立年金基金产品管理业务资格;个人定期存款业务开始营业;其他业务类型实现平稳运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取得方式为出售财产取得收入。目前我国主要的保险机构有: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集团”)、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洋”)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述传统银行中其主要以同业业务为主,其中包括存款和同业融资合计占比高达99.9%以上。自2016年以来传统金融机构人事部门开始对员工薪酬进行调整并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的成本核算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1.部分业务流程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金融机构不同程度会出现工资差异外还有其他费用支出;2.薪酬制度中的岗位津贴对员工收入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存在由于人工成本变化带来客户数量减少而导致公司盈利下降等情况;同时由于人员流动较大可能导致机构不稳定因素发生;也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传统金融机构人力成本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效益甚至是整体盈利水平的下降和对行业市场波动的敏感度。根据行业研究分析显示:(1)我国金融业人力成本投入较高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状况;(2)不同的岗位薪酬结构不利于工作效率。
二、金融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金融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国外金融中心到中国内地银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历程。在1980年至1993年间,我国金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达1180亿元人民币。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分业经营体制;1998年9月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以后的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时期是为中国金融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个时期:2002年至2010年是国内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时期;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并且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1978年至2010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情况来看:银行业资产总额从19,683.4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479.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为15.8%;截至2015年末这一增速已经达到15.2%。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形成鲜明对比。
三、我国金融行业人力配置情况分析
近几年,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仅反映出金融行业整体人力配置水平的提高,更反映出金融行业人力配置的调整。一方面,随着金融业服务范围与深度的不断拓展,金融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金融业人才需求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达到1557.87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57.74万亿元人民币,而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83万亿元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近半的金融业对 GDP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整体上呈现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素质水平较高等特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实施。作为国家经济运行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来讲,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对其进行有效地投入和保护。
四、原因及对策建议
综合来看,影响我国金融行业人力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金融业员工数量与人员素质。我国金融业的员工数量巨大,但是员工的素质与收入并不成正比。总体而言,我国金融机构员工数量偏少,人均薪酬水平较低。并且随着金融业发展进程的加速,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进程已经在不断推进。此外,我国对薪酬体系以及相关激励措施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是由于金融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三是“三六九等”;四是高层次人才(高级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等原因;五是薪酬水平偏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因素影响下金融行业也逐渐开始向国际化趋势转变。
五、未来趋势预测与展望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与就业水平都处于高位。与此同时,金融业的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之一。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根据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该行人力成本投入在 GDP中所占比例为2.6%。从中国人均 GDP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展望》,预计中国2018年将从2015年的4.7万亿美元跃升至2023年的7.8万亿美元(约合4.52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23年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正增长或至少实现正增长(即所谓的“正增长”)的国家将继续对 GDP增长造成影响的话,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在2024年达到50%。202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应对结构性挑战和对外开放两大任务并存形成的综合条件进一步巩固增强。未来中国将继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完善经济体制和治理体系;继续深化开放;继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继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金融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需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金融监管体系;推进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健全货币金融体系;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等;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面临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