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监管部门对银行的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进行了统计。”6月18日,招商银行(600036)公布2023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业成本为520.85亿元,同比增长2.25%。事实上的“利润指标”,银行业绩并不是唯一指标。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银行业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过高既与银行服务客户的转型有关,也与中国银行业发展中不均衡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国内银行业竞争加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导致部分传统业务利润下滑、风险资产缩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周小川认为。
1.人力成本过高是行业趋势
“近几年,银行业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这是金融行业的一个趋势。因为国内银行业营业收入中有很多是传统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都是依赖于机器或者人力来实现,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行业。周小川表示:“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银行业呈现出高人力成本、低利润业务规模,以及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趋势。”他认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商业银行也在进行互联网化转型,这将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银行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也将随之而来。”周小川指出:“近几年,银行业在业务结构调整过程中调整出一些‘低能’甚至‘无效’的传统业务,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2.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与企业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
“当前国内银行经营形势严峻,转型之路困难重重,银行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周小川说。从中国银行业看,部分银行的人力成本占比过高是行业普遍现象,且与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周小川说,虽然有个别国有大行人力成本占比高于5%的情况存在,但这并不是说明中国银行业发展不足或效益低下。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的大型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内部人力成本占比高于5%的情况出现过,并逐步调整这种现象。
3.银行人力成本占比合理水平下的压力不大
随着银行业人力成本占比的下降,上市银行中报数据显示,2018年银行业的整体平均人力成本为2.64%,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的平均人力成本为2.62%,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银行业的平均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仅为1.45%。虽然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银行业业务发展模式较为传统、网点布局分散等特点,目前银行业的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仍处于合理水平,这对未来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竞争加剧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4.银行如何调整优化人力成本结构
“如果仅仅用营收数据来衡量银行人力成本结构是否合理,是不全面的。银行业各行对人力投入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通过营收数据就可以看出行业整体中人力投入占营收比例过低。”周小川说。《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等十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均列第10位;“营商环境最好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河南和广东。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机构数第一名依次为中国银行(601988)、中国建设银行(601939)、中信银行(600015)、民生银行(60001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01939)和招商银行(3966);上海地区机构数第二名依次为中国银行、交通信贷和上海票据交易所;广东地区为平安银行、民生金融租赁及商业养老保险;江苏地区为工商银行(601398)、中国建设银保监会。周小川认为: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未来银行业的人力成本结构将会出现进一步调整优化的趋势。比如将原先按照规模分配模式进行分配改为以质量为主,合理控制总量比例;再如实行绩效薪酬制度,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等方式都是下一步降低人力成本结构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