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的一年,在国内经济下行、成本上涨的大环境下,“降成本”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的首要任务。据统计,2017年中国制造业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在如此大的经济体量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走向智能化升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中大量劳动密集型行业将被淘汰。那么问题来了:未来一段时间,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会被机器取代吗?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机器化和自动化是否会导致人力资源成本飙升?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在深圳经营10多年的浙江富润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润”)总经理范国平,和他聊了聊。事实上,在不少制造业企业里都在探讨这种问题。今天我们就从这一篇文章中精选出三位行业大咖对该问题作解读分析。

1.中国人自己的制造业

范国平说,虽然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如制造业“大而不强”、工业基础薄弱、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同时,我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退出市场。对此,范国平认为,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劳动力成本高。他说,例如,一台工业汽车组装一般需要20个工人,按照一天24小时计算,人工成本可以达到3000元,而在美国,每小时能生产1辆汽车。另外,劳动力价格也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解决问题需要从全社会角度出发。“我们在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外国技术和设备,这会造成‘大而不强’等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范国平说:“作为制造业从业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2.工业4.0如何改变人类生产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工业4.0时代,会对企业供应链带来哪些改变?范国平:工业4.0时代,供应链是以互联网为核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企业生产各个环节,通过数据采集实时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实时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生产规划、过程控制和营销策划,让每个环节做到高效运作,同时将产品制造过程转化为产品物流过程。这将有效地减少人类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未来会出现几个趋势:一是机器取代人,比如机器人代替熟练工;二是机器代替人,比如用计算机代替机械操作或设计,用人工智能代替人。这些技术会根据大数据实时分析预测对人体无害或有害的产品以及对机器的反应进行自动控制;三是人工智能代替人的部分工作;四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互融合产生商业模式。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实时分析和优化管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许多公司开始把这个方向作为战略目标,未来的几十年间这些技术将应用于工业4.0时代当中。

3.自动化对人力成本的影响有多大?

中国经济时报:自动化对于企业成本的影响有多大?富润有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范国平:富润物流在深圳已经成长为国内物流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一家集散地,主要负责深圳地区仓库内的货物拣选、搬运、打包、拣选和分拨。在我们公司业务范围内,所有货物从入库到出库均由机器人操作和拣选。据我了解,过去一年中富润约在自动化仓库里拣出1.8万个产品,少掉了2万多个人工;自动化拣选机每年可拣选高达45万件物品,仅此一项就为公司每年节约成本近百万元。另外,由于现在的仓储方式为全封闭式,机器人会不断在仓库里走动,而且机器还可以根据货物类型不断调整运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