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薪酬核算时,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各种劳动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生一定波动的费用。而人力成本分摊可以有效合理地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为企业科学合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具体企业进行人力成本核算时,应根据单位职能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业务特点等,结合相关经济业务规定,合理安排。一般企业将不同工种(如职员、工人等)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工资标准及管理方案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到人工和成本两个方面因素。
1.将员工进行分工分岗
一般情况下,企业将员工进行分流,分为两类:a.将不同工作内容的员工分别归入不同作业岗位。b.在不同作业岗位安排不同的员工从事相同类型工作。比如,将工人分为普通工人、加工工段工人、技术工人等。每个岗位的员工需为一个单位生产服务提供劳动保障。比如,某一车间生产中需要一名工人操作一个机械加工工段,那么将其按一个作业单元分配给相应作业小组负责机械加工工作;车间其他工种和岗位所需人员按照各自工作岗位分配至相应工段。
2.设立辅助工种
辅助工种是指辅助生产人员的工种,包括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操作工,如检验人员、试制人员、模具技术人员等。辅助工种也可以是辅助生产人员承担技术或其他岗位任务。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需要安排相应岗位人员或直接安排相应岗位人员(不直接安排相关岗位人员)在不同辅助工种间进行薪酬及工资支付制度设计。
3.建立辅助人员成本核算制度
在企业的管理中,辅助人员成本核算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核算方法。辅助人员是从事辅助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工人。辅助人员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助生产人员对企业创造价值和完成任务有着重要地位。
4.建立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
薪酬与绩效考核是工资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岗位对职工的实际奖励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制定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绩效考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人员日常工作完成情况月度评价表及每月绩效考核表;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制定激励政策;以工资总额为基础调整人员福利待遇。
5.将员工薪酬与其基本工资总额相结合
将员工薪酬与其基本工资总额相结合,主要是考虑基本工资的数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单位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反映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和劳动条件,同时也能反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例如,某工厂规定,职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等四个级别,初级人员每人每月享受4500元的岗位津贴待遇。某高级技术工每月的津贴为:4000×4=12500元。高级技术工在整个生产经营期间的薪资为:4500×1.9=13500元(含奖金)。对高级技术工计算工资时应以高级技工工资总额扣除其本人工资总额后平均确定其最终工资,在计算人均基本工资时,应将人均基本工资加上奖金、津贴补贴等扣除额直接作为基数予以扣除。